習近平: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堅持共商共建共享,跨越不同文明、文化、社會制度、發(fā)展階段差異,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,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,匯集著人類共同發(fā)展的最大公約數。
這段話出自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(fā)表的主旨演講。
2100多年前,中國漢朝的張騫從長安出發(fā),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經貿文化交流之路,完成“鑿空之旅”;600多年前,中國明朝鄭和先后七次遠洋航海,到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商貿往來。千百年來,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窗口,成為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。
2017年5月,在首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,習近平主席指出,“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,延續(xù)千年,積淀了以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。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?!苯裉?,在絲路精神指引下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匯集起人類共同發(fā)展的最大公約數。目前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已在全球范圍內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(guī)模,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,為共建國家創(chuàng)造42萬個工作崗位,幫助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;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合作文件,涵蓋互聯互通、貿易、投資、科技、民生等各領域。
得益于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老撾已從“陸鎖國”變?yōu)椤瓣懧搰?;“魯班工坊”助力塔吉克斯坦等國家年輕人更好地掌握職業(yè)技能,為他們未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更多可能性;橫跨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,聯結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,新能源汽車、光伏組件等越來越多“中國制造”走向海外,乳制品、酒類及肉類等眾多“歐洲風味”進入中國。去年,中歐班列開行1.7萬列,這條“鋼鐵駝隊”正凝聚起各國開放合作、互惠互利的合力,為中歐及全球經貿往來不斷注入新的活力。
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源自中國,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。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傳承和發(fā)揚絲路精神,以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八項行動為指引,與各方一道拓展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各領域務實合作,不斷加強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,迎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更高質量、更高水平的新發(fā)展,讓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(fā)出更加絢麗的光彩。